1、中国文字不应称象形文字 子沧 本人数年研读甲骨文、金文、先秦简帛后有一个感受,觉得中国的文字不应被称作象形文字,说象形文字接近了,但不确切。
2、中国的文字应该叫做“象神文字”。
【资料图】
3、因为中国文字不是简单的对自然形象的描摹和仿照,而是对自然万物情态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是把事物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最突出最典型的特征彰显出来的一种手法。
4、它注重的是神韵和情态,达其情,传其神,透其意才是它的目的和要求。
5、 这不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就是对自然事物形象的描摹和刻划——猫头鹰就是猫头鹰的形象,水鸟就是水鸟的形象,手就是手的形象,国王就是国王的形象,都很具象,宛如拍下来的相片一样,这才叫做象形。
6、中国的文字不是,你看商朝甲骨文中以前都被说成是“象形”的几个字,比如大象的“象”,老虎的“虎”,豹子的“豹”,灰狼的“狼”,战马的“马”,梅花鹿的“鹿”,乌龟的“龟”,公鸡的“鸡”,和表示鸟的“隹”,都不是一种依样画葫芦的动物形态照抄,而是抓住这种动物最具特征的几个特点,用最精简的笔划几笔勾勒画成的图案。
7、这些文字表达的就是传神写意,抽炼概括,让你觉得写起来很简单,但表达的意思却那么到位准确。
8、比如“象”字,用两弯勾笔就把大象的长鼻子和脑袋表示出来了;“虎”和“豹”字,分别用折线和小圆圈把虎和豹身上不同的花纹表示出来了;特别是“隹”的第二种写法,用一短三角折,两长撇和一短竖,寥寥四笔就把一只禽鸟的头,飘逸的背翼和坚强的腿脚表达的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所以说这些字运用的都是“象神”,表达的是事物的本质和神韵,以往说“象形”是对象形的理解不清,也是对中国文字造字的基本原则理解不深。
9、 所以中国文字造字法中还有一种手法叫做“指事”,就是用几个完全抽象的短横或小点指认一下事物的某个部位,以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这是中国文字独有的方法。
10、比如“亦”,原来就是“腋”字,是画一个人,再在他的两腋处划两短横,表示我指的是他这个部位,那就是“腋”了,所以这就叫指事。
11、再比如“刃”,就是一把刀在它的刃部指一点,那就表示指明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部位了,就是“刃”了。
12、这种指事的手法不仅能指明部位,甚至还能指出颜色来。
13、比如大家应该知道,“本”是在树的根部指一点,“末”是在树的梢杈指一点,那在树的中间指一点呢?那就是“朱”了,是一种赤心木,中间指一点表示树的中间有“重”,重就是红色的意思,因为古代中国人把红色视作最重要的正色,所以这就是“这树的中间是红色的”意思,就指赤心木“朱树”了。
14、可见,指事是最直截了当最赤裸裸的表达意思的方法,就像一把手术刀一样,直接把事物中我需要的那个意思取出来,叫做“外科手术式”的表意法,全世界仅为中国独有! 这就是中国文字的两种造字法:象神和指事。
15、象神叫“文”,文即“纹”,描绘纹路的意思;指事叫“字”,字即“滋”,滋生出来的意思,因为指事必要依托一个象神的文,再在上面指指划划,所以它是象神的延续,就叫做滋生了。
16、这样,文字就有了,文字文字嘛,就是这两种造字方法,仅此两种,别无它择,所以才叫“文字”嘛!然后就是依托这两种造字方法“文”和“字”的用字方法了,一共有三种:会意,假借,形声。
17、这三种也叫“字”,具体点叫“又字”,因为它们是通过象神和指事又滋生出来的字,就像孙子之于父亲和爷爷一样。
18、 会意是把几个象形或指事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动作”的字,记住,是一个“动作”,这很重要。
19、 形声是用一个文字做形旁,表示它的相关含义,再用另一个文字做声旁,表示它的读音或接近读音。
20、所以形声字依托一个形旁或声旁能造出很多字来,像一个个家族一样连绵不绝,汉以后的大多数新字都是形声字。
21、 这样二体三用一类就是中国文字的全部了,其中二体是造字方法,三用是用字方法,一类是分类方法。
22、二体三用是和五行相配的,具体说来:象神是木,明煌煌亮出事物本来面貌的木,这就是象神的五行特点;指事是金,直指事物本义如金贯劈一般;会意是土,多个字形会合在一起表示一个“动作”,动作就是土;假借是火,火是依托木而燃烧的,而且借风燃得更旺,这叫左木右金(风属金)火势必长,假借是假托别的字表达另一个意思,符合火的特点;形声是水,有声音了嘛,声音就是水,所以形声五行属水。
23、 大家可以看到,二体象神和指事是木和金,这是因为木为太阳,金为太阴,在五行中居支撑地位,所以此二者最为基础,成为造字方法。
24、四季也是先有春秋,后跟冬夏的,就是因为春为木秋为金,居支撑地位,所以放在前面。
25、史书称《春秋》,表示经年的岁月,没有叫《冬夏》的,就是这个道理。
26、 所以中国所有的文字都是由象神出的,指事都要在象神上指划,所以象神是中国文字的根基,它的本质就在于传神达意,而不是事物形态的简单描摹。
27、因此可以把中国文字叫做“象神文字”,而非习惯上误称的象形文字。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